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又稱F-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從有赤霉病的玉米中分離得到。玉米赤霉烯酮其產毒菌主要是鐮刀菌屬的菌侏,如禾谷鐮刀菌和三線鐮刀菌、黃色鐮孢、木賊鐮孢、半裸鐮孢、茄病鐮孢等菌種。鐮孢菌屬種在玉米繁殖一般需要22%~25%的濕度。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麥、大米、大麥、小米和燕麥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陽性檢出率為45%,最高含毒量可達到2909mg/kg;小麥的檢出率為20%,含毒量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熱性較強,110℃下處理1h才被完全破壞。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樣作用,能造成動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動物繁殖機能異常甚至死亡,可給畜牧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謝產物。1980年李季倫教授發(fā)現(xiàn)植物體內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來源: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鐮刀菌產生,粉紅鐮刀菌、竄珠鐮刀菌、三線鐮刀菌等多種鐮刀菌也能產生這種毒素。李季倫1980年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農作物如小麥、大豆等植物中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有許多種衍生物,例如7一脫氫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酸、8一羥基玉米赤霉烯酮。同時,植物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結構和對生物體的影響與霉菌產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作用是一致的。
玉米赤霉烯酮理化性質: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種酚的二羥基苯酸的內酯結構,分子式為C18H22O5它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和四氧化碳,溶于堿性水溶液、乙醚、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酸類,微溶于石油醚。由于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種內酯的結構,因此在堿性環(huán)境的條件下可以將酯鍵打開,當堿的濃度下降時可將鍵恢復。
玉米赤霉烯酮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其強度為雌激素的十分之一,可造成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目前發(fā)現(xiàn),豬對此毒素較為敏感。玉米赤霉烯酮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雌性動物的生殖系統(tǒng),同時對雄性動物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急性中毒的條件下,對神經系統(tǒng)、心臟、腎臟、肝和肺都會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主要的機理是它會造成神經系統(tǒng)的亢奮,在臟器當中造成很多出血點,使動物突然死亡。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雌激素水平過高而造成的。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急性中毒時,動物表現(xiàn)為興奮不安,走路蹣跚,全身肌肉振顫,突然倒地死亡。同時還可發(fā)現(xiàn)粘膜發(fā)紺,體溫無明顯變化。動物呆立,糞便稀如水樣,惡臭,呈灰褐色,并混有腸粘液。頻頻排尿,呈淡黃色。同時還表現(xiàn)為外生殖器腫脹,精神萎頓,食欲減退,腹痛腹瀉的特征。在剖檢時還能發(fā)現(xiàn)淋巴結水腫,胃腸粘膜充血、水腫,肝輕度腫脹,質地較硬,色淡黃。而在慢性中毒時,主要對母畜的毒害較大。它會導致母畜外生殖器腫大。充血,死胎和延期流產的現(xiàn)象大面積產生,并且伴有木乃伊胎的現(xiàn)象。50%的母畜患卵巢囊腫,頻發(fā)情和假發(fā)情的情況增多,育成母畜乳房腫大,自行泌乳,并誘發(fā)乳房炎,受胎率下降。同時對公畜也會造成包皮積液、食欲不振、掉膘嚴重和生長不良的情況。
玉米赤霉烯酮檢測方法:
深芬儀器CSY-YG710真菌毒素快速分析儀應用競爭抑制免疫層析的原理,通過檢測線熒光定量卡中的熒光強弱程度,定量分析待檢樣品中真菌毒素殘留含量,真菌毒素快速檢測儀能夠快速定量檢測糧食、飼料、谷物、食用油、調味品等食品中黃曲霉毒素、T2毒素、嘔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真菌毒素快速分析儀適用于糧油監(jiān)測中心、糧油飼料生產加工、食品加工貿易、畜禽養(yǎng)殖戶自查、工商質監(jiān)部門用于市場快速篩查等